15 日,吉林省吉林市封锁,吉林市高三学子全部离校,教学改为线上。老家在吉林的朋友感叹,还好此前买了 100 个口罩寄回家。

多所大学通知返校,其中湖北、黑龙江、吉林籍的学生先返校,并要求提供核酸检测证明。很多学生的考研复试进度受到影响(吉林大学)。留学生的入学已中断,因为拿不到签证。

跟同事一起去理发,是家没来过的店,店内用品都改成了一次性的,一次性的塑料布,一次性的棉柔纸巾,感觉……有点高端啊。

晚上跟读书群小伙伴森和瓜约了饭,瓜因为湖北疫情整个春节都未能回家,于是选了一家湖北饭馆解馋(此前选的另一家得下周一才开门),来之前就讨论好了点什么菜,结果一半都因缺少食材而欠奉,菜单变成一张纸,密密麻麻写着菜名和价格,比较懵地点了两盘卤味和小吃,外加剁椒鱼头做主菜。

聊的话题自然摆脱不了疫情,感叹北京实在放宽得太慢了。瓜说住处附近开了一家电动车店,生意很不错,面包店生意变得很冷清。

来饭馆的路上,看到路边有人伸头在厨余垃圾的桶里挑拣菜叶。最近永顺炸鸡和枣糕王开了好多连锁店啊,感觉到处都能看见,以前得是学校周边才会分布得这么密集吧。这些小规模的连锁餐饮,有了些空间,就趁势快速扩张。都是些疫情期间还敢下注的狠人。

豆瓣书店今日恢复营业。

疫情注定有很大的、不可逆的影响,但似乎目前都看不清晰。化工与塑料一次性制品因为疫情的持续极大规模地消耗着;互联网企业加班加重,但工资仍要打折;旅游行业没盼头地加着班,挣扎着做市场宣传。逆全球化的时代开启,关乎民生的制造业各国恐怕不会再过度外包。在全球分工中如何做到不可替代,事关企业的未来。

16 日周六,外出去同事家里聚餐,小区门口排队登记,上门维修的、保洁的、外卖的、送药的,逐个测着体温,贴着身聚集在一起。饭后去奶酪魏,原本在屋内的取餐窗口已经拆掉,在门口点单、付款、自提。

17 日,出门买面包,家附近的十字路口东南,围起了一块工地,两个人在忙着搬运砂土,问了下得知是电网的改造工程。这天还发现,曾经买过多次的一家主要卖西餐配料的淘宝店已经关店,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。

18 日加班,下班回家路上与司机聊了一路。很多疫情期间出生的孩子,几个月间见的生人要少了很多,这似乎是很不同的经历。而且,这是全球范围同步发生着的事情。与一位武汉的朋友聊天,她说疫情期间,孩子的精力没有被上学和作业浪费,更容易沉浸和专注,尽情游戏,玩一整天也没关系,学认游戏里的生字,画游戏中的武器和人物,想到什么就去做,没有丝毫顾虑。家长觉得孩子进步飞快。

听到有人开始感叹:这疫情是过不去啦。

小区里的垃圾分类箱,统一贴上了小区的名字,看起来管理蛮严格,但每天定时被收走的,只有厨余垃圾,厨余以外的垃圾,都仍是人工收走。倒垃圾有人看着,指导要如何分类。责任得划分,实施得监管,最后才能让人们遵守起新规则来。

19 日,竟然在 Youtube 刷到科英布拉大学 Fado 乐团 Zoom 合奏的录像。是乐团的主题歌,非常好听。

《关于做好重点场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通知》明确全面恢复开放和经营,其实已经能看到有电影将上映放在了六月,影视行业似乎也有了恢复的时间表,只是媒体还未吹风和公开宣传。

下班走去黄寺大街那边,在又一顺买菜包子,路上居然看到有蔬果超市倒闭,白热化的竞争下,考验的都是管理能力,理智且残忍者可生存。

20 日,把路上与司机的一段聊天录音发给了武汉的朋友,她说很有意思,这样纯粹聊天的对话,没有主题,没有美化和编辑,听起来特别有意思,她喜欢听,也喜欢这样聊。说这样会有回到生活中的感觉。然后她说起这段时间的武汉生活,她觉得那些头露出铁门栅栏外的小贩特别值得书写,她整整五个月没坐公交、没打的、没跟家人以外的人聊过天了,唯一有说话的,都是小贩。

发现,似乎那些能早早预想出(或分析预测出)现在的境况、并能提前准备和适应的公司和店铺,经营情况都在渐渐好转。

回家,被小区查证员提醒:出入证都带着点儿,最近查的严。是的,明天两会要开幕了。

随机波动新一期节目,聊到国外有人在 Zoom 里举办葬礼,参与葬礼的人表示喜欢这种方式,它更适宜追悼死者,而不必囿于繁琐的形式。更简单,更自然,更放松,也更容易沉入追忆。

下午,蔡英文似乎刷屏了,搜了下方知刚刚胜选连任。这算是最近看到除了疫情播报以外的一条境外热点新闻了。

似乎存在两种主流的解决危机思路:一种思路是出现危机后,化解或解决,另一种则是不容许危机出现或扩大。面对巨大的未知风险时,似乎人们更容易选后一种思路,理由有很多:没有足够的信息,没有勇气,没有献身的精神,没有共担风险的意识,似乎每一个能想到的理由,都是现代人的典型通病。


CHANGELOG

  • 20200519 Arlmy 创建
  • 20200602 Arlmy 修改、发布